每天下午5点多,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姚村美食街,人流量逐渐多起来,这是近年来新晋的网红夜市。
“您的档口用的是燃气还是电?是管道气还是瓶装气?看下灶具有熄火保护吗?这条软管不符合安全规定,要及时换新的。”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专家来看的不是美食,而是美食出炉前后,是不是真的存在安全隐患。
去年6月,宁夏银川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发生后,全国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事故数量显而易见地下降。但近期河北燕郊、江苏淮安等地相继发生爆燃事故,燃气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关注。事故为何会发生?平时经营和管理还存在哪些安全问题?如何举一反三降低安全风险?
3月15日,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在天津市城乡接合部沿街检查时发现,有的小吃摊贩用的燃气胶管、阀门、灶具不符合安全规定。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2024年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和考核巡查工作安排,从3月上旬至3月底,国务院安委会组织22个综合检查组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一季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
其中,3月13日至19日,由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担任组长的国务院安委会第十三综合检查组对天津市进行了明查暗访。此次检查紧盯“群众身边”隐患,燃气领域是重点对象。一周时间里,综合检查组对天津市9家燃气经营公司进行了检查,有液化石油气企业、管道气企业、汽车加气站,还有燃气用户,如医院、学校等单位和流动摊贩等,覆盖了多种业态,是对燃气领域的一次综合性“体检”。
“这个是可调式调压器,现在是禁止用了。你要买那种商用的、不可调的。”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燃气专家、高级工程师陈静说,胶管也要用燃气专用的金属软管,带螺纹丝扣,可以防脱落、防老化、防虫鼠咬,常规使用的寿命长,安全系数更高。
为何要用不可调节的调压器?陈静对南都记者表示,它是一种固定家用和商用的两种输出压力的配件设备。家用的灶具有正常压力2.8kPa,承受不了商用大灶的5kPa的高压力,流量也不能超过规定数值。否则普通的灶就成为猛火灶,燃烧太快的话,就容易造成燃气事故。
至于燃气软管,陈静指出,若用户换得不到位,易引起胶管脱落、燃气泄漏事故。“我们说本质安全必须要从技防措施上手,包括灶具要有熄火保护设施、要用燃气专用金属软管、用不可调节式调压器、商业场所要有报警器和切断阀,发生泄漏能第一时间报警并切断气源。这样做才能够有效防控风险。”
在另一个城乡接合部十字路口的流动摊贩处,当有经验的人指出摊贩所用的是不合格的燃气灶管阀时,摊贩拿出了符合规定标准的、未拆封的新软管。“有新管为什么不用呢?”摊贩说,“我马上换!”此外,还发生了当地相关工作人员临时为商户换管以应对检查的情况。
3月15日,检查到有一定的问题的摊贩时,专家扫描其液化气瓶内的二维码,发现上一次充装日期就在14日,充装单位显示为天津市丽锦燃气销售有限公司。带着这样一些问题,综合检查组决定连夜前往该公司突击检查,并反馈交办了5项问题隐患,包括企业对入户安检、气瓶配送人员培训力度不够等。
“我们检查摊贩发现了一些问题,这反映企业还是存在侥幸心理。按道理,灶管阀存在问题,有隐患,你送不送?”陈静反问。“不送”。企业负责人回答。“去年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后开展的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已有半年多。企业的主体责任中,没有熄火保护设施的用户不送气,没有报警器切断阀的不送……老百姓的生命重于一切。”陈静严肃地说。
“今天我们去大学城检查,工作人员临时换管,拿着一兜子管和卡子。刚才沿路过来的村镇,随机检查的4、5个钢瓶,钢瓶供气全是你家的,但一看管灶阀,没有几个合格的。”陈静说,“你也很清楚,有问题不给送气。你还送?”
“已经三令五申,6个100%,必须得做到,这个不能马虎。”现场陪同检查的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这个的人说,“不管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企业要马上整改。”
针对燃气行业检查出的隐患问题,南都记者获悉,3月27日,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反馈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按照“隐患整改不过夜”的工作原则,能够立即整改的坚决于当日完成整改,确实存在客观原因不能立即整改的,落实防范措施、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限完成整改。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察觉缺陷。南都记者随队检查了解到,与以往不同,此次检查新增了对重点企业组织深度调研环节。即针对明查暗访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选取1-2家企业单位开展深度调研,重点查清“为何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为什么查不出重大事故隐患?”,查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中介机构、相关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等履职情况,以帮助真正找准背后的问题所在,更好地防范避免。
谈及对深度调研的理解,综合检查组专家对南都记者表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解剖”不难发现具体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个功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期间,综合检查组对“静海区独流镇液化石油气公司”进行了深度调研,由点及面、左右关联、从现象中挖掘深层次问题。调研发现,企业的专业能力有明显差距,不清楚城镇燃气经营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形成了重大事故隐患,还排查不出来。有关部门开展检查次数多,但工作不深入、专业性不强,查出问题少,而且以小问题居多。
近期发生的河北燕郊爆燃等事故再次引发了人们的讨论,有人甚至说“防不胜防。”那么,燃气泄漏爆炸事故是可防可控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本措施是建立本质安全的用气条件和加强安全意识,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同心协力,消除燃气泄漏风险。”综合检查组专家王智勇对南都记者说。
实际上,根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3年·第四季度报告暨全年综述),2023年全年共收集到新闻媒体报道的国内燃气事故612起,造成77人死亡,434人受伤,事故数量继续呈显而易见地下降态势。其中,全年爆炸事故总数同比下降27%。
至于大众关注的瓶装气,即液化石油气的事故数量减少157起,同比降幅为34.4%。《报告》认为,此项数据一下子就下降,与去年8月起开展的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动燃气安全“大起底”排查、全链条整治的成效息息相关。
在对各类型燃气事故进行缘由分析时,《报告》指出,去年天然气管网事故中,第三方施工破坏引发的事故依然占比最高,上升了11.5%,尤其是第四季度事故显著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城建和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在这一季度集中施工。建议加强监控预警,通过技术方法防范第三方破坏。
在天然气用户和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分析样本中,软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但占比会降低,《报告》提出,燃具连接软管仍然是引发用户端事故的重点环节,应继续加大对燃具连接用金属包覆软管和燃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的推动力度。此外违规操作事故占比有所上升,造成的伤亡较大,建议加强对送气员工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
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好做法,在津燃华润燃气公司检查时,南都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该公司占据天津市八成市场占有率,服务442万燃气用户,其燃气客服中心还是天津市便民服务专线的二级处置平台。自天津启动“6个100%” 提升改造以来,该平台也见证了话务量的暴增,去年接报超317万单。工作人员解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老百姓对安装燃气自闭阀的操作还不太熟悉,因此打电话进行业务咨询,还有一部分是维修接单。
“如果燃气发生泄漏,普通人怎么样才可以及时感知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呢?”该企业负责的人介绍时,提到一个细节,燃气的臭味是一种警示信号。为了更好的提高用户发现燃气泄漏的感知能力,天津市的管道燃气中添加臭气剂的含量,高于国家平均标准,“当人们闻到不寻常的臭味时,会主动关注和检查燃气设备,确保安全使用。”
针对管道气的安全问题,该公司将加强入户安全检查。此外,通过高科技、智能化手段及时定位和解决管道中的问题隐患。
尽管燃气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事故数量总体在下降,但各地仍不时发生或大或小的事故,如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为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国务院安委会于今年2月印发《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利用三年时间,深入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提升、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和帮扶、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八大行动”。
具体到燃气领域,南都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一步将紧盯隐患整改、举一反三,立即开展液化石油气用户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治理液化气企业违规存放液化气钢瓶、使用液化石油气的餐馆、流动摊贩用气不规范等明显问题,全力消除瓶装液化石油气领域风险隐患。
其次,深化燃气行业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提升燃气行业对重大隐患认知能力,天津市将成立专家指导组,对16个市辖区内每一家燃气企业组织一次上门指导,重点讲解22条燃气重大事故隐患的具体标准和检查方法,提升公司的隐患排查和整改能力。近期还将组织并且开展燃气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集中培训,督促企业逐条对照《城镇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开展常态化自查自纠,严格防范重大隐患滋生。
从“他律”到自律,再到文化自觉,安全意识提升有一个过程。此次天津市的检查中,有专家提到,监管部门应该研究提高对燃气企业的检查质量,进一步细化现场检查的项目和标准,采取“四不两直”随机检查的方式,对照检查清单,逐条体检打分,确保每一次检查,都是对企业的“问诊把脉”,都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对发现的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依法处罚,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专家还提到,有的企业主动通过了相关ISO认证,更好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能够准确的看出,一旦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后,安全生产将会变成自觉行动,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会显著提升。